紅薯保鮮的貯存方法有很多,主要有室內囤藏法、棚窖貯藏發、井窖貯藏法、保鮮冷庫貯藏等。不同的保鮮貯藏方法對紅薯的要求不同,保鮮周期也不同,這里我們來介紹以下紅薯保鮮技術方法。
1、紅薯保鮮貯藏的前提要求
在田間、紅薯薯塊的膨大期氣溫必須在20℃以上,低于15℃,紅薯停止生長,因此氣溫降到15℃時 ,是紅薯的*佳收獲期,收獲過早,氣溫過高,收獲后不能及時入窖。收獲過晚,易受夜間低溫的凍害,增加貯藏難度。
2、紅薯儲藏條件
選擇質量好的紅薯進窖,去除帶有病斑、刀傷、蟲傷以及“脹水土”的。
溫度紅薯貯藏溫度*佳為10~14℃,溫度過低會遭受到冷害,使薯塊內部變黑,煮熟后有硬心并有異味,而且后期極易腐爛,溫度過高,薯芽開始萌動、糠心等現象。
紅薯*佳的濕度為80%~90%左右,超過這個區間會導致紅薯的病蟲害發生。
空氣成分中的含氧量不得低于4.5%,否則易導致薯塊缺氧呼吸,輕則喪失發芽力,重則缺氧。
3、貯藏方式及管理措施
(1)室內囤藏法
選擇嚴密保溫的屋子,靠墻根四周設置火道,用爐子供溫。屋內地面上砌囤子。囤高1~1.5米,寬1.5~2米,長度視屋子的大小和貯量的多少而定。囤底部及四周墊豆葉和軟細草。囤內存放健全無傷病的紅薯。用啟閉門窗、生熄火爐、敞蓋囤口等措施來滿足紅薯安全存貯的需要。
(2)棚窖貯藏法
在戶外挖寬2米、長3~4米、深2米的地窖。紅薯入窖初期,上面不加蓋,采取自然散熱,待窖溫降到13~15℃時,上部蓋10厘米厚的防寒物。在窖底中部縱向放一根、橫向等距離放兩根直徑20厘米的空節破裂毛竹筒,從兩端沿窖壁露出紅薯堆,用以調節窖底層的空氣成分。
在紅薯入窖前一周對苕窖進行消毒?捎45%的咪鮮胺500倍液,或50%的多菌靈800倍液,對窖內進行噴霧消毒。
在紅薯收獲后,要及時處理,及時入窖?捎45%的咪鮮胺500倍液,或用50%的多菌靈800倍液,按1:1比例將紅薯浸濕,再撈出滴干入窖。
在紅薯入窖后,采用各種方法,使窖內溫度保持在15℃以下,10℃以上。窖內溫度低于15℃,可以抑制病菌的活動,高于10℃,可以避免凍害,達到安全儲藏的目的。
加強儲藏期的苕窖管理。紅薯在立冬前入窖到第二年開春后出窖,可劃分為冬前期、越冬期和立春后三個管理時期。
(3)井窖貯藏法
北方嚴寒地區多用此法。上部似井,井口直徑1米,深度3~5米。當深度決定后,再往兩側擴挖筒穴,按水平方向往前挖,寬1米,高1.5米。挖進1米后改挖成貯藏室。
貯藏室的大小視貯藏量而定,一般每立方米空間可貯250~300公斤紅薯。井底需墊黃沙。井口應高出地面30厘米。紅薯裝入貯藏室七成滿即可。采用井窖法,人員下井時需注意防止井內二氧化碳窒息。
具體操作時還需注意以下幾點:采用舊窖的,必須嚴格消毒,或將老窖壁陳土刮掉2厘米厚;在管理期間,溫、濕度不可頻繁突變;定期檢查薯窖,特別是天氣突變時;薯塊入窖前,用紅薯保鮮劑浸泡或噴灑在紅薯上,可有效地防止黑斑病的發生。
(4)冷庫貯藏法
冷庫保鮮的方法是目前在一些城市內比較常用的,它要求在入庫前對紅薯進行篩選和清理消毒,有損傷、腐爛現象的紅薯是不適合進行儲存的,會在冷庫內影響其他的紅薯。對紅薯保鮮冷庫氣溫、濕度的調節也十分重要,較適宜的溫度處于2~8℃,濕度是在80%左右。
用以上方法貯藏的紅薯,保鮮時間可達8個月以上,紅薯完好率可達96%。
河北金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行“公司+支部+協會+合作社+家庭農場+農戶”六位一體的推廣體系,公司占地15000平方米,固定資產600多萬元,下屬有沙河市農業技術推廣協會、沙河市金農農業專業合作社、沙河市薯樂家庭農場及養豬場等四個經營實體,主要以小麥、玉米、紅薯、花生、小雜糧等農業新品種、新技術研發、試驗、推廣,農產品生產、加工、儲存、銷售及養豬為一體的“種、養、加”循環經營模式,經營種植面積6000余畝,養豬場有母豬200多頭,育肥豬1000多頭。
冀公網安備 13058202000139號
技術支持:邢臺市網商軟件開發有限公司